书店

    想想那些年,一进城,见到书店就迈不动步儿。非得想方设法进去逛逛,不买就是翻翻看看,心里也舒服。书店于我的诱惑,和现在人们对手机的迷恋差不多。然而,买书的时候少,蹭书看的时候多。一本书从书架上拿下来,看几眼再送回书去,如此反复,大半天的时光就过去了。有时候,书店的老板不耐烦,脸色就不好看,我才悻悻地离开,再换一家书店吧。偶尔买回书,总是先付了钱,再把买来的书放在书店老板那里保存,而后安心地继续看便宜书,不用担心老板的脸色了。买书的时候毕竟少,一年也就几次,小城大大小小的书店却差不多让我逛了个遍。也有好的书店老板,你进店里,不管买不买书,总是笑脸相迎,还拿凳子给你坐。心里就暖暖的,这样的书店就会常去,书也是在这里买的多。

    记得在小城的背街,有一家不起眼的书店,“兰香书屋”那名字我今天也不曾忘记。书店很小,有些阴暗,书架后间壁一个小屋,就是书店主人的起居处。简单的厨具就摆在屋里,虽然局促,却不凌乱。书店的主人,是一个三十多岁操着南方口音的青年妇人。个儿不高,长相一般。说话总温温和和的,和一个四五岁大的小男孩在店里看着。闲聊中知道,他们来自江苏,本来收废品的,买卖不好,后来盘了这个小店,男人就在城里工地干力工,支撑家里的生活。书店卖的大多是旧书,很少见到新书,新的杂志更是没有。一边收旧书,一边往出卖,也出租。收入不算多,却也维持度日。这个书店,我是常客。不为别的,只为能在书店里半日半日地打发无聊的时光,而老板不以为杵。对嗜书如命又囊中羞涩的我来说,这无疑是最好的恩赐了。这么些年来,想起“兰香书屋”,其情其景仍历历在目,深深地感动怀念着。

    不知什么时候,我去城里,再去找“兰香书屋”,却悄悄地没了踪迹。那书屋的门面,换了模样,是谁新开了杂食店。不觉怅怅,问新主人,也说不出所以然来,大概是经营的书店不景气,男人打工也赚不多少钱,就把书折腾了回老家了吧。网络渐渐兴起,买书的人越来越少,维持不了生计,只好关门了。我想,这是书屋主人最终放弃的原因。唉,只是不知他那一屋旧书,都怎样处理了,若是卖了废品,真是可惜。

    书店,是越来越少。除了正规的新华书店,教育书店,正大书苑外,个人开的书店,寥寥无几。更没有租书的小摊,五分钱一本小人书,五毛钱一本书一天,已经成为记忆,成为历史,不会再有了。一次和女儿去书店买书,见到许多的孩子和学生,人人手捧着书,或坐或站静静地看着,这场面这氛围真好。这一代人,比起我们小时候,真是幸运的多。如今,我很少去书店,纸质的书,几乎不怎么读。下载的电子书,占据了我阅读的大部分时间。想想那时候,就是一张旧报纸,我也会翻来覆去地看许多遍,现在的我真是奢侈。俗事繁多,真的静不下心来读书。有时候打开文件夹,看看电子书目录,内心愧疚,我这是在欠自己良心的债啊。

    “又一家书店要关门了——北师大东门的野草书店。书店老板,一位老人,今天含泪对我说:“三年了,硬撑三年了,我和老伴儿。我们现在连一千块钱都拿不出来。”现在老板准备清仓了,都来看看吧。不来的转一下吧,没有书店的城市多么荒凉。“昨天在知乎上看到关于这篇微博的问答文章,心里颇有感触。也许会有一天,书店真的会在我们的生活里消失。文末,一个常来买书的顾客,要出远门,一年后方能回来。他和老人说,等我回来还来买书。老人说好,只是不知道还能不能撑到一年。读来令人心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