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转眼在山城镇中心校工作五年了,突然有些想家,想念家乡的黑桥。

    磨盘湖大坝泄水的渠道分两条,一条是称之为渠道的主水渠,一条是被叫做大河,渠道是五八年三县会战兴修水库时人工挖掘而成的。大河是利用地势自然而成。每逢开闸放水,犹如万马奔腾,这两条河流,灌溉了下游无数农田,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辛劳的故乡人。

    黑桥就是横亘在大河之上的,准确的说应该叫渡槽,渡槽长50米,宽2米余,下面是弧形的水泥槽,上面一半铺一米宽的水泥盖板供人来回行走。另一半光秃秃的没铺水泥盖板,只能看到每隔2~3米一个水泥桩子孤单单的横担着。渡槽距大河水面高10米多,每当磨盘湖放水的时候,渡槽里湍流汹涌,再看下面奔流澎湃的河水,行走在上面,不吓得你腿肚子抽筋才怪。因其年久,桥的颜色发黑,故而称之为黑桥。虽说模样丑陋粗俗,但作用及其巨大,一桥高挂,才能把主渠道的水引流到北干渠,这个人工挖掘的支流渠道,乡亲们称之为大濠。它穿村而过,一路迤逦西玉井村,东玉井村,西花园村,直至大湾,小湾,二龙,止于接壤在辽宁交界的桦树村。灌溉着几万亩稻田。

    这条大濠给我带来了夏天的野浴,秋天捉鱼,冬天滑冰等童年趣事。

    少年对黑桥的印象是来至母亲的记忆,那是一个缺吃少穿的的物质匮乏的年代。挨饿已成家常便饭,我家住在西玉井村,姥姥家住在保民村,黑桥是母亲去姥姥家的必经之处,母亲每次去姥姥家,我就偷偷的跟在后面,跟到黑桥不得不现出原形,因为不敢自己走那水泥盖板,不敢一个人横穿黑桥。于是在母亲的训斥中不得不哭着鼻子往回走。那时的我,真的太饿了,以为到姥姥家就有很多好吃的东西,其实那时姥姥家也是不富裕,现在回想起来,母亲每一次带回来的食物都是姥姥家节衣缩食,口挪肚攒下来的那么一口,母亲每次到娘家的求援又是多么的难为情啊!

    儿时的嬉戏打闹渐成昨日,少不更事的岁月也逐渐被水库中学读书所取代,寒来暑往,黑桥一走就是三年时光,那是一段奋发向上的年代,在希望的田野上,我们就像禾苗吸吮着雨露阳光一样,汲取着课本里的知识。因为我坚信,知识就是力量,可以改变命运,每次在黑桥上,我总能感受到母亲那期许的目光在我身上释放着能量。春天里,清澈的河水滋润岸边的青草。渡槽里哗哗的流水奏出一片春耕忙碌曲,掬一捧清水仿佛全身充满了无限活力,脚下的路不觉间轻盈了许多。

    夏天的知了还没听够,秋天脚步就伴着萧瑟而来,风曳过,一地枯黄,两行雁影,渐行渐远。秋天是繁忙的季节,放学归来,一定要帮大人收割庄稼。黄灿灿的玉米,沉甸甸的稻穗,还有握在手上扎得生疼的黄豆豆荚。只有这个时候,才会看到父母久违的笑容,而我的天空里才会云淡天高。“少年不知愁滋味”,只记得水瘦山长。登高望远,似有怅然若失,而此时的黑桥,早已经没有了彻夜笙歌,流水干涸的河床里偶尔有一汪汪的浅水,只有鱼儿不知寒冷逼近,仍自由自在的游戈。黑桥就越发的孤单了。

    冬天在每天放学上学匆匆的脚步里悄然而至。几场落雪,于是冰封,万里银装,放眼望去,在广袤空旷的田野里,黑桥第一次给我巍峨雄壮的感觉,走在冰雪交融的桥面上,每次都十二分的警惕,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滑倒。这时也是勇敢的男生向心仪的女生表达心迹最好的时机。后来是否修成正果就不得而知了。

    冬天的白日总是短暂的,记忆中总是伴着村里的袅袅炊烟上学,暮色茫茫才能到家。那时特别喜欢冬天的夕阳,圆圆硕大无比的落日,余晖洒满山村田野,即没有夏天那样落日溶金,也不似春天那样温婉妩媚。站在雪地里望着落日,你会学会沉思,学会思考……

    人有旦夕祸福,天有不测风云,后来,由于家境变故,我们哥几个双双辍学回家务农,再后来,我去学校做代课老师,此时我感觉与黑桥的联系更紧密了,因为那里是我培养学生写作,思考,绘画的最好基地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,每个季节我都会带着他们光顾这个村史悠久的黑桥。带着他们夏看十米瀑布,冬观硕大冰瘤。而且在学生的作文里,经常看到有关黑桥的描写。

    由于工作调转,我到山城镇中心校已工作五年了,虽然工作顺利,但还是时不时的想念家乡了,想念逝去的父亲母亲,想念家乡的黑桥。它见证着家乡的巨变,记载着家乡人的辛酸苦辣及香甜美好的生活。不知远离西玉井这个家乡的亲人们,你们在外可好吗?每每想家时,你想过家乡的黑桥吗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