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江后浪推前浪 拮英集萃满眼春

    公元2015年4月,春风迟到的北国,也已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了。在这草长莺飞的大好春光里,由梅河口市作协筹编选的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《梅河口诗歌选》、《梅河口散文选》、《梅河口小说选》,象三坛飘香、鲜艳、怒放的春花,亮丽面世了。

    这对梅河口人来说、尤其是对那些喜爱文学的梅河人来说,这无疑是一件史无前例的空前盛事、好事。本人作为一名年近古稀的老文学爱好者,真有点“漫卷诗书喜若狂”的滋味,禁不住想说几句恭喜、祝贺、道谢的话。

    首先,令人倍感欣喜和感慨的是,这三本选集不是一般的文选,而是一套一个县市老中青三代人的选集,一些作品的时间及作者的年龄相差几十年;入选的诗文,基本都是最能体现作者风格和文采的代表作的选集;是一套串珠缀玉的选集,是三本百花齐放、花团锦簇的选集。读后使人耳目一新,既有一种别样的沧桑之感,又觉得诧紫嫣红、春意盎然,给人一种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拮英集萃满眼春”的意境。

    说到欣喜,我想不少人会有同感,这就叫“同喜”吧。入选作品的人,见面互相道贺,像过年似的似不为过。是的,遇到这样的好事,我们没有理由不像节日一样高兴一下。

    一个人口不满70万的县级市,短短数十年间,竟然涌现出: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人,国家级作家协会会员15人。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21人和数以百计的一大批文学爱好者;数十年来,这些人创作并发表的作品,篇什当以近万计,文字总量应以上亿计;仅这三本选集,就载佳作394篇,总计55万余字。

    议论喜事,文人雅士往往会首先想到据说是杜甫的“四喜”诗:“久旱逢甘雨,他乡遇故知。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。”时至今日,斗转星移,老“四喜”不够用了,对热爱文学的人们来说,起码要再加四句:——“佳作新发表,华章获赏析。结集出版后,登台领奖时。”

    我们这些作品和作者,不少都曾获过种种奖励和荣誉;不少人都出过文集或选集;不少人的作品被开过研讨会;不少人也真成了名副其实的作家。加之此次又编入了选集,岂不是喜事连连、喜上加喜吗?相比之下,恐怕不比“洞房花烛”、“金榜题名”差多少,都是可喜可贺的。

    感谢哺育、培养我们成长的这片热土和父老乡亲……要感谢历届县市文联的领导和同志们,尤其要感谢几十年不辞辛劳的、历届作协的领导和同志们;

    从海龙县的《文艺习作》、《海龙文艺》、《献礼》,到梅河口市的《梅苑》、《梅河口文学》、《梅河口文学作品集》;还有那《梅河口诗词选》《梅津汇律》《海龙吟》等等,为发现、培养、团结我市的文学人才,都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。可以说,没有刘文华、赵逸民、陶传茳、刘伯英、孙仁久、鲍成、等老同志们当年的辛勤努力,就不可能涌现出现在堪称市文坛骨干、领导力量的中老年同志;没有以张咏霖同志为代表的一干市作协主席、副主席、理事们多年来的执着和坚守,就难以涌现出近20年来的人才队伍和创作成果,梅河文学,就没有今天这样的繁荣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