阶梯
也许,在我们接受学校教育的十几年历程中,除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,时常会追忆起来的就是新生入学教育。当年的学生科张世忠科长带着一种外地口音,在阶梯教室中为我们系统地讲解了作为一名师范生的最基本要求。“阶梯”两个字对于一个有着浓厚教师情结的我总会与“甘为人梯”联系在一起,于是,第一次对这样一个公用的学习空间心生敬畏。
无论是作为参赛者还是观众,新生音乐会都是我们一直期盼的。这其中有登台演出的激动,也有对看到陌生人表演的企盼。观看的方便,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室中筑成阶梯的妙处。似乎总是这样,无论表演如何精彩,对活动进行总结的教师总会在最后的环节再唱一回主角,孙国庆老师是当时的教务科长,他在总结中的一句“生活中处处有语文”,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,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句话在日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。几个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学会了恰到好处地和老师开玩笑,一齐起哄:“让江毓宏老师也唱一个。”我们在感受到音乐魅力的同时,更多的是捕捉并开始向往高年级同学的成熟。
同学们大部分来自农村,十七八岁的年龄第一次离家,多少有些不适应,学校在周五、周六晚上为我们安排了看录像和演唱会,阶梯教室里容纳不了太多的人,生活委员就提前卖票。那个年代没有一卡通。练琴有琴票,“上机”有“上机票”(计算机的数量有限),复印有复印票……纸质的小票扣上红色的印章显得弥足珍贵。
作为中专生,我们通过函授学习来弥补学历上的不足。上下三届同学,在这样一个大教室中组建成了一个新集体。彼此陌生又熟悉,课堂便成了沟通情感的空间。徐炳霞老师是当时函授课的主讲。她觉得我人老实,字写得还算好,总希望我能多学一些,这让工作了十几年后的我还经常对当年学习上的不用心感到懊悔。
毕业实习结束后会有优秀毕业生作报告,时任辉南县实验小学校长的蔡立新,时叙时议地讲述了他教育生涯的点点滴滴,让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倍受鼓舞,对前途的光明和灰暗同时充满了期待。
……
或许,我们大部分人都一样,总是回想起一个曾经美好的地方,追忆着自己曾经的美好,而当我们明白过来我们全部的经历也仅占她生命中的一点点而已,才真正地感受到她的厚重。阶梯教室那一排排座椅,清晰地记录了早在我们几十年前直至迟在我们十几年后,跟我们相似却又不同的美好。学子们对知识的如饥似渴,恩师们辛勤地默默付出,在海师就这样几十年地延续着,传承者。
这是文化的传承,精神的传承,在岁月流转中形成的阶梯式的传承,而传承中,我们似乎已经分不太清哪些是奉献,哪些是感动,哪些是记忆,哪些是情结。